据了解,荆州长江干流483公里横贯全境,占全省的近一半;辖区内有2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,占全省的四分之一。因此,我省“三无”船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荆州。
为如期完成“三无”船舶“清零”任务,我市各地各部门采取调研摸底、分类管理、层层包保和严格督办等措施推进该项工作,确保掌握实情、压实责任、不漏一船。
我市结合建档立卡工作,市、县、乡(镇)村四级全面行动,深入基层、深入渔户进行全面排查,并登记造册。市禁捕办出台《关于切实加强禁捕退捕水域各类船只管理的紧急通知》,明确全市禁捕退捕水域范围,对各类船只进行分类管理。对农用船只和交通用船,按照“集中停靠、标识管理、层层包保、涉案倒查”的方法,进行登记造册,发放船舶号牌,出行前严格审批;对于“三无”船只,联合各方力量开展“清船”行动,确保船只全部上岸;对于涉渔“三无”船只,发现一起,没收一起,形成打击高压态势。
今年11月,我市建立沿江、沿湖市、县、乡(镇)、村四级包保责任制度,实行“一船三查”办法,查船主的违法责任、查部门的监管责任、查属地的主体责任。
目前,全市涉及退捕禁捕水域的75个乡(镇、场)、414个村(社区)包保实现全覆盖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各地对“三无”船舶治理工作开展现场督办,针对履职不到位及“三无”船舶违规停靠和非法捕捞等情况,印发督办函督限期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