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7年,施丽平入职南通港口轮驳有限公司,至此施丽平一直与拖轮相伴,近距离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。2010年,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与多年的技术经验,施丽平成为长江一等船舶轮机长。
二十多年来,施丽平始终立足岗位、踏实奋进,他是船舶设备管理的内行。不仅高质量做好船舶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保养,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,还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技术经验及时排除各种突发故障,多次在生产作业关键时刻化险为夷,他所工作过的船舶没有一次因设备问题非计划停航。
轮驳公司作为一家港作航运企业,燃油成本在公司总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。如何在确保正常完成任务情况下,减少燃油的消耗,一直是施丽平思考的问题。施丽平组织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,确定将“降低主机燃油消耗率”作为小组课题。“降低主机燃油消耗的关键,是要在航行中找到一个合理的主机转速即经济航速。”施丽平介绍说。施丽平放弃休息时间,带领团队经过近3个月的数据测试,再对500多组数据一一分析,得出结论:主机转速在每分钟500至550转时主机燃油消耗最为经济。这一成果为公司制定单船油耗指标提供了依据,大大降低燃油成本。“公司现在一年燃油实际定额消耗是1455吨,相较此前减少了419吨。”施丽平透露。
施丽平是船舶设备配件改造的“有心人”。公司主力船舶的主要设备原产地为芬兰或日本,后期的零配件更换费用昂贵。施丽平会同技术团队改款国产配件替代进口配件,为公司节约了数百万的维修费用。
在自身取得进步的同时,施丽平非常重视“传帮带”工作,带出的十多名徒弟都成了公司轮机管理技术骨干。
施丽平是公司“通港拖12轮”的轮机长,但他会主动放弃休息参与其他船舶的抢修,冲锋在前,他所在船舶(班组)连年被公司评为“三星级班组”“先进集体”。在岗位上兢兢业业、默默奉献的施丽平,也致力于社会公益服务。他是南通市第一批江海志愿者,多次被评为“南通市优秀江海志愿者”“南通市十佳江海志愿者”。
2016年,施丽平荣获“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”。今年,施丽平被评为“南通市劳动模范”。“以前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轮机长,现在的我被评为市劳模,应该承担更多责任,有更多担当。”站在室温高达54摄氏度的机舱内,穿着带有一定厚度工作服的施丽平这样说。二十多年来,施丽平一直鞭策自己:“既然接下作业任务,那就努力去做,并且争取做好。”在平凡岗位上,施丽平以工匠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技术工人的奋进之歌。